关于本专栏

本专栏是博主作为一个科研新手在正式开启科研长路(或是发现自己并没有科研天赋)前,从学长与网友的经验中收获的些许感悟

许多 claim 并没有经过博主的实践验证,也可能因人而异

正文

基础科研素养

思想转变

首先,从本科到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,需要做到的一个最重要的转变就是:

要从 “被动等待指导和知识灌输” 转向 “主动规划目标”

如何规划目标?先问自己几个问题

  • 为什么要读硕/博?
  • 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?做什么样的工作?
  • 为了这样的未来,你打算在硕/博期间做什么?

在这个基础上,提前了解

  • 目标行业的技术需求?目标企业的人才缺口?目标岗位的门槛要求?

这对于硕/博的就业很有帮助

当然,如果真的有科研天赋,还有其他的道路可走

基础能力

自学能力

硕/博阶段,不会再有老师强制地灌输知识,顶多会有一些指导和建议,这时候如何利用时间?

  • 根据课题,主动检索并筛选资料 (看)
  • 根据资料,学习其中的知识/策略/思想 (学)
  • 根据学到的,找到其中的不足,或者加以运用 (用)

在硕/博阶段的自学中,还要注意转变以往单方向接收的知识获取方式

要具有基本的质疑和求真态度,要能够将学习得到的知识“解构”

带着这样一个态度读论文,就可以(或者说需要)理解其中的的核心原力,明白每个模块的贡献,尽管作者可能说了一些谎、隐藏了一些细节

例如,一个方法中的每个模块间,贡献有差异,但占用篇幅可能并不相符,盲信论文的描述可能只会找错重点、浪费时间

模块 A B C
论文篇幅 10% 50% 40%
实际贡献 90% 5% 5%

在这种情况下,将知识“解构”,抓住其内核,往往只需要一句话

  • Resnet:残差结构更好学习,使网络能增加深度;
  • 异构蒸馏:不同网络结构的特征空间不一致,只能蒸馏logits;

交流能力

交流不仅是日常人际和工作交接的基础,论文写作本质上也是作者和读者交流的过程

如何锻炼这样的能力?

  • 想一想我所描述的东西是否与我所想的一致?
  • 想一想受众是否理解了我的想法?
  • 哪里出了问题,我应该怎么调整?

解决问题的能力

不要无视问题、逃避问题

  • 发现并总结问题 —— 我在面对什么样的问题?
  • 寻找解决方案 —— 能不能解决?

如果技术上能够解决,搜索、学习相关技术;如果超出能力范围,主动找人咨询,拓展解决方案

千万不要

  • 闭门造车:自己一个人卡在问题上很久,不知道去咨询交流
  • 过度依赖:没有自行尝试,什么都找人解决;或找人解决而不化为己用

科研能力

彭思达大佬分享了各方面的科研经验,如果遇到困难,可以去找一找灵感

(To Be Continued)